恩慈教會2021年2月17日讀經靈修
「士師記第二十一章」導讀
亲愛的弟兄姊妹們平安!
今天我們恭讀士師記二十一章
鑰節
我們既在耶和華面前起誓說,必不把我們的女兒給便雅憫人為妻,現在我們該怎麼辦,使他們剩下的人有妻呢?(二十一7)
那時,以色列中沒有王,各人任意而行。(二十一25)
禱讀
本章是士師記結論部分(十七–二十一章)的總結,也結束了全本士師記所記載的士師時期。最後一句經文 (25節)「那時以色列中沒有王,各人任意而行」一句,是士師記結論的結構性用語,與第十七章六節同樣的用語互相呼應。本章的情節是繼續第二十章之戰爭的,主要討論該戰爭的後遺症–便雅憫支派可能滅絕的危機,但主題仍然是「以色列」。以色列人之所以成為以色列人,是因為他們有與上帝之間的聖約,由此而來的是使命和責任。如果失去了使命和責任,他們就會變成醜陋、荒謬和愚昧的人。 離棄神和神之約法的人都會失去迦南應許地的產業,在外地作逃亡的人。
一、引言:危機(二十一1-5)
以色列人與便雅憫人的爭戰,造成全國性的危機,即以色列面臨一個支派(便雅憫支派)即將消亡的危險,現在以色列人必須想辦法來補救。
二、以色列的危機(二十一6-9)
1.錯誤的「誓言」
回溯戰爭開始時,以色列人在米斯巴曾經聚集「如同一人」(二十1),他們立誓不許將自己的女兒嫁給便雅憫人,現在他們為這衝動魯莽的「誓言」後悔不已。以色列人被自己所起的「誓言」捆綁,便在自己的百姓中間尋找代罪羔羊。可是,他們並沒有從過去的失敗中汲取教訓,此時又起了一個「誓言」,就是要將一切不上米斯巴聚集的人治死(5節)。這一個「誓言」,明顯不可信靠。以色列人不單對自己的弟兄支派發動戰爭,甚至對不願參與自發行動的任何支派進行攻擊。 結果,他們查出了基列雅比人沒有上米斯巴聚集 (8~9節) ,便將那城的人全部殺盡,只留下四百個未嫁的處女,好作便雅憫人的妻子(1O~12節)。
到底甚麼原因導致以色列人不斷發出錯誤的「誓言」 呢?因為以色列人不再了解上帝的公義標準,因此,他們始終普遍地將之誤解和濫用。這種現象,至今仍然存在。 許多時候,基督徒並沒有嚴肅詮釋經文,因此無法正確了解經文在上文下理中的真正精義。我們有時隨己意將有限的經文知識,應用於生活中,難免產生嚴重的後果。從錯誤的「誓言」,我們看出,整個以色列國早已經遠離上帝,以色列人與上帝的立約關係,在士師記中已經完全破裂。
2. 錯誤的認知(二十一2-3)
錯誤的誓言,與錯誤的認知有密不可分的關係。以色列人直接向耶和華哭求,顯示他們將整個情勢怪罪於上帝。他們在上帝面前放聲痛哭,說:「耶和華以色列的神啊!」(二十一 3)他們此處的哭喊和獻祭,與波金事件如出一轍(二4-5),不過是自憐自哀的悲痛和例行公事的宗教儀式罷了,並非發自內心的真摯懇求。他們的禱告用詞雖然動聽,卻好像在質問上帝:「現在,你有甚麼辦法可以挽回便雅憫人脫離絕境?」在二章 4 至 5 節的敘事是以色列人墮落的開始,我們看見上帝斥責以色列人(二十一7)。然而,當以色列人在士師記的結尾痛哭哀號,上帝卻一言不發。上帝的聲音與話語,在士師記全書的進展中愈來愈減少。士師記一書的內容,像三明治一樣,被兩次的哭泣夾在中間。士師記以哀哭開始,也以哀哭結束。以色列的光景沒有改善,而且後來比先前更不好 了,因為第二章的哀哭是由於迦南人將會成為他們的網羅(二 3),本章的哀哭卻是由於他們內部有缺口了( 15 節)。
二、危機的錯誤解決(二十一10-25)
1. 攻擊基列雅比 (二十一10-14)
以色列人打發一萬二千名大勇士出去,除了四百個未嫁的處女以外,全城的人均被殺戮淨盡。如此,大約六百名的便雅憫殘存者就可以享受傳宗接代的福氣,而基列雅比的居民,卻被剝奪了傳宗接代的權利。這實在是一個非常諷刺的局面,經文中的基列雅比居民,並沒有犯下甚麼嚴重的罪行,實在不應將他們與護衛強姦者的便雅憫人相提並論,可是卻受到如同迦南人一樣的嚴厲對待。以色列人搶奪處女的行為,與基比亞人欲意強暴利未人的行徑,一樣醜陋不堪。
自我中心,使以色列人失去尋求支派間和諧的長遠眼光,而這些支派都是上帝起初定意揀選的。當人以審判者自居,上帝的公義將被人的不公義所取代。這對我們無疑是一項寶貴的提醒。
以色列人將搶來的四百個未嫁的處女,帶到「迦南地的示羅營」(二十一 12)。示羅是會幕的所在地,以色列人竟然毫不尊重上帝的聖潔與公義,我們再次看見,以色列人敬畏上帝的心實在已經完全瓦解。 他們對於自己的罪行,也毫無羞恥之心。 這群以色列人,竟然以搶奪鄰居的處女,達成與便雅憫人恢復和睦關係的目的(二十一 13)。
2. 攻擊跳舞的示羅女子 (二十一15-25)
因為以色列人帶回來的處女只有四百人,還是不夠給六百便雅憫人為妻,所以,以色列人想出了下一個極其邪惡的計劃,他們要便雅憫人攻擊示羅的跳舞女子。這個決定竟然出自以色列的眾長老(二十一16)。其實,律法禁止以色列人強搶別人的東西(利十九 13),更何況是人口呢?便雅憫人強搶示羅的女子,與前面基比亞人強暴利未人的妾,實質上沒有多大的分別,兩處的女子都是違背了自己的意願被搶奪、被強姦的。 但發生在示羅的事是允許的,發生在基比亞的事是受攻擊的,這不是很荒謬嗎? 如果前面的利未人要受譴責,這裏的長老更加要受譴責,因為那利未人只將「自己的妾」任由基比亞的匪徒強姦,而這裡的長老卻將「二百個別人的女兒」任由便雅憫人強姦。以色列的長老為一個人伸張公義,卻將更多人的公義剝奪了( 22節),這不是很荒謬嗎?以色列整個社會的道德秩序,顯然已經分崩離析。
值得注意的是,第 12 節為我們帶出示羅在迦南地的描述。然而,實際上示羅在以色列的領土之內,這裡如此的描述,暗示上帝的聖所已經融合一些迦南習俗,所以示羅好像仍然屬於迦南地一樣。迦南不僅是一個地理位置,它更代表 一種心理狀態,象徵整個以色列國的屬靈光景。因此,模仿迦南敬拜習俗的示羅女子,將要受苦;而犯罪的便雅憫人,也將在以色列的歷史中遺臭萬年。
士師時期是一個強暴當道、社會沒有公義的黑暗時期。
三、士師時期結束的期望
士師記這卷書,以「誰當首先上去」為開始(一1), 也以「以色列人離開那裡,各歸本支派、本家族、本地業去了」為結束(二十一 24)。士師記作者刻意將約書亞記的結語,與士師記的尾聲平行對照(書二十四 24-28)。 在士師記的結尾部分,當作者帶出以色列人各歸自己宗族和地業之後,他又加上一句「各人任意而行」作結論(二十一 25 )。顯然,這時的以色列人不再忠心事奉耶和華。他們對神不忠,並且誤入歧途。
本章第廿四節的形容顯得很無奈,令人擔憂以色列人的前途。以色列的問題似乎是沒有領袖的問題。其實,他們有領袖,只是領袖不中用。昔日的亞比米勒自立為主,結果帶來了以色列的浩劫。這裏的長老企圖為以色列解決問題,結果為以色列帶來了更多問題。以色列需要的是真正的「王」。因此,第廿五節一方面感歎以色列「各人任意而行」,不尊重神的王權;另一方面為以色列開啟了一線希望,就是「王」要來臨了。諷刺的是,以色列第一個王–掃羅,即來自萬惡不赦的基比亞(撒上十26)。如此看來,以色列人的希望不是很黯淡嗎?但我們知道,這裏的真正的「王」是指神自己,只有神才能夠真正拯救以色列人。如果以色列人要重建強大而合一的國家,必須從認識神和信靠神開始。
禱告
慈愛的父神,士師記最後這個悲哀又醜陋的故事,首先提醒我們,警覺自己與袮之間的關係。許多人不看重與神的關係,結果就會像書中的以色列人一樣悲慘。讓我們思想:作為天國的子民,新約的祭司,我們需要如何去遵行神的旨意,讓神的美善彰顯在這世上。
求聖靈指教我們不可唯我獨尊和自我中心,當我們大聲討伐別人的罪惡時,我們必須特別注意,我們是否有自己看不見的盲點,以免落入以色列人失敗的結局。
至高在上的天父,在士師記的最後一個悲劇故事中,我們看到,當一個國家追求自由遠勝於尊重神的絕對律法,這個國家勢必面臨許多問題。我們知道,若非神的慈悲憐憫,我們早就滅亡了。 讓我們快快回轉歸向袮,尋求袮的公義標準,因為按照人的標準只會導致不斷變化的道德規範和政治體系,甚至帶來黑暗的殺戮和駭人的暴政。
求聖靈保護自己的子民,不叫我們陷入試探,救我們脫離兇惡,帶我們出黑暗,入光明者的國度。主耶穌啊,我願袮來!感恩禱告奉靠主耶穌基督寶貴的名祈求,阿們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