閱讀:雅:3:9-12節【我們用舌頭頌贊那為主、為父的,又用舌頭咒詛那照著神形象被造的人。頌贊和咒詛從一個口裏出來,我的弟兄們,這是不應當的。泉源從一個眼裏能發出甜苦兩樣的水嗎?我的弟兄們,無花果樹能生橄欖嗎?葡萄樹能結無花果嗎?鹹水裏也不能發出甜水來。】
作者非常看重基督徒的一致性。他批評一些人心懷二意,表裏不一,立場不堅定(1:8,4:8),他認為,有怎樣的信仰,便得有相應的行為,不能言行不一,表裏不一。因此,基督徒的言語要反映出他生命的底蘊,並且要保持一致,不能一方面口說贊美神的話,另一方面又用同一張口咒詛人。
作者在此提出兩個論據,說明這個不能。第一,【泉源從一個眼裏能發出甜苦兩樣的水嗎?】同一個泉源只能出相同的水,不可能一時出甜水,一時又出苦水。
因此,你可以設想,當你在教會裏聽一位牧者諄諄講解聖經真理,但在崇拜結束後,他卻在和同工爭吵,口出惡言,你會對這位牧者有何印象?你還會信服他在講臺上傳講的真理嗎?
作為一位教會的長老,我得承認弟兄姊妹期望教會的牧長們永遠做好的示範榜樣,是弟兄姊妹的普遍期望。也是牧長們必須背負的十字架。只要我們稍一放縱,便會絆倒身邊許多的人。
同樣的,在我們向人傳福音的時候,要是我們給傳福音的對象發現我們的言行不一致,或當面一套,背後一套,和不同的人講不同的話…等不好的言行時,他們就會對我們所傳福音信息的可信度大打折扣。因此,要求傳福音者必須保持言行一致,凡事都合聖徒的體統。這雖是過分的苛求,但這既是未信者的普遍期望,又是基督徒必須背負的十字架。
因此我得說,非基督徒通常是不會對基督徒抱有太清晰的期望,但他們對基督教的理解,多數是從觀察身邊的基督徒的生活表現而來。我們是他們眼中的基督教,對未信主的世界,基督徒便是基督教。
第二個論據是:【無花果樹能生橄欖嗎?葡萄樹能結無花果嗎?鹹水裏也不能發出甜水來。】有怎樣的樹,便結怎樣的果。生命如何,表現也如何。正如主耶穌的教訓:好樹不會結壞果子,壞樹不會結好果子,憑果子便可知樹的質數(太:7:17-18節)。
基督教信仰不是表演出來,只能是活出來。我們必須因應信仰的教導而轉化生命,變化氣質,使生命和信仰相一致,使人從我們的生命裏看出信仰,才能做有效的見證。要是我們的生命沒有變化,生命和信息不一致,生命和使命不一致,我們只能短時間內扮演模範信徒的角色,那真相總會有一天大白於天下,我們的見證一下子便會變成反見證。
來源決定性質,這也是作者的一貫思路。如同他在前面說的:人的怒氣,並不能成就上帝的義。我們的生命改變了所產生的行為,仍可以是不完美的。基督徒的生活仍有許多缺點,但不完美的見證還得是有見證的輪廓,還可讓人看到我在努力完善的過程中,卻總不能表現出與信仰截然相反的模樣,更不能表現的比不信的人還不如。
禱告:愛我們的天父,感謝你!讓我們能夠藉著你的獨生愛子耶穌基督回到父的懷抱,成為你的兒女,求主保守我們的心,使我們能夠盡心、盡性、盡力、盡意的愛你。一生遵行主的旨意,盡力活出心中的信仰,讓世人在我們身上看到天父的性格,讓基督的榮形在我們的生命裏透現出來。感謝主!以上的禱告,都是奉靠我主耶穌基督寶貴的名求。阿門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