聖餐的意義
上個主日,我們教會透過網絡舉行了聖餐禮拜。弟兄姊妹分散在各家,但又同時守聖餐,這對我們每個人來説都是第一次。弟兄姊妹難免有疑問:透過網絡守聖餐可以嗎?如何守聖餐合神心意呢?
每次守聖餐的時候,我們都要讀使徒保羅在哥林多前書11:23-29的教導。要正確理解聖餐的意義,需要透過上下文仔細查考這段經文。
保羅之所以就守聖餐這件事進行教導,是因爲哥林多人違反了聖餐的規矩,背棄了主耶穌設立聖餐的目的。在這段經文之前的17-22節,保羅明確指出了哥林多教會在聖餐聚會時的錯誤態度。
早期教會有愛筵(Love Feast)的習俗。基督徒每次聚會都各自帶食物來,放在一起分享。我們教會如今也保留了這種傳統,只是沒有初期教會愛宴那麼頻繁。與我們現在有專門的聖餐主日不同,可能哥林多教會每次聚會都有愛筵,並且一起擘餅記念主。
可惜的是,漸漸地他們的愛筵變了味,愛宴當中沒有了“愛”。在哥林多教會中,有富裕的人,也有貧窮的人,有些人甚至是奴隸;所以,有人帶來了豐盛的食物,有人卻不能帶什麼來。
對那些貧苦的基督徒來說,教會的愛筵,可能是他們唯一可以享受豐富食物的機會。可是,參加聚會的人“彼此分門別類”。富有的基督徒各人吃自己的,或是聚在一起吃,不與其他人分享,使得貧窮的信徒挨餓。保羅說:這樣的聚會“不是受益,乃是招損;算不得吃主的晚餐”。
就是說,這不算守聖餐,這樣的聚會沒有意義。因爲,哥林多人忘記了:愛宴是因著主的愛才有的,而聖餐更是記念主的愛,本該顯出信徒彼此相通的愛心才對。可是他們卻“分門結黨”,與主的愛背道而馳,完全違背了愛筵和聖餐的真意。以至於保羅在22節傷心地感嘆:“我向你們可怎麼說呢?”
聖經提到聖餐的時候,一再重複“為的是記念我”。守聖餐的目的是“記念主”:記念主的大愛,記念祂為我們贖罪的恩典,並激勵我們更愛主且把主的愛分給他人。因此,怎麽能一面記念主捨己的愛,一面只顧自己吃飽喝足,無視弟兄的飢腸轆轆呢?
擘餅、喝杯的儀式本身並不能贖罪,我們是靠主代死而得赦罪。主耶穌把餅擘開,是要表明衪的身體為我們而捨;餅和杯代表主為我們在十字架上受死流血,使人有份於衪的救恩。
主用祂的血與我們立了新約。舊約是用牛羊的血立的,新約是用耶穌基督的血立的。舊約牛羊的血並不能真正贖人的罪,只是預表那以後要來的救贖主。新約基督的血才能叫我們的罪得赦免。“約”表示一種雙方應該信守的責任。我們既已與主立了約,所以每逄吃餅喝杯的時候,應該想到我們不再是屬自己的,而是屬主的,理當專一愛主,為主而活,並效法主的愛去彼此相愛。
今天,我們有一些弟兄姊妹會被這樣的問題困擾:是必須用無酵餅還是也可以用有酵的麵包?是用葡萄汁還是用葡萄酒?是應該傳遞分享同一個杯還是可以分成不同的小杯?凡此種種,都不是使徒保羅讓我們關註的重點。同樣,我們也不必糾結於是否可以使用網絡的方式來守聖餐。重點是我們愛主愛人的心:我們是在記念主的愛嗎?我們是在分享主的愛嗎?我們認罪悔改、被主的寳血潔净了嗎?我們被主的愛所激勵而去愛家人和鄰舍了嗎?
保羅在哥林多前書11:17-34這段經文中,教導我們守聖餐要注意的是:
1. 要使信徒“受益”
包括聖餐禮拜在内,教會的一切聚會,不論采用什麼樣的程序、儀式、內容,都應該叫神的名得榮耀,也讓信徒的生命受益。飽漢不知餓漢飢的聚會和沒有愛心的聖餐,既不能使信徒的生命受益,也不榮耀神。
2. 要按理吃主的餅、喝主的杯
守聖餐時違背了主的愛,就是沒有“按理”吃主的餅、喝主的杯。不明白那餅和杯代表主的身體、主的血,把主的晚餐看做普通晚餐來吃喝,甚至趁機顯示自己富裕、鄙視窮人,輕忽主的死和新約的恩典,這種吃喝的態度是犯罪。
3. 要先自己省察
省察自己有沒有虧欠主、虧欠人的地方;看自己是不是帶著一顆清潔的心來記念主。哥林多人既然分爭結黨,彼此之間很可能有怨恨、互不饒恕的罪藏在心裏。主為我們死,是要我們與神和好,與人和睦。我們是否已經與神與人和好、沒有虧欠呢?這是我們在記念主的時候應當省察的。
最後,我想強調,如果條件許可,我們還是應該盡量在實體聚會的時候一起敬拜主、守聖餐。儅實體聚會不可能的時候,我們才透過網絡守聖餐來記念主,並且透過網絡彼此連結,分享主的大愛。求主潔凈我們的心,保守我們的心思意念,無論在什麼樣的情況下,都以心靈和誠實來敬拜主,讓我們的生命被主不斷更新,合乎主用。
董永俊牧師